一、回顾一下:2021年年底,国家十部委发布了《“十四五”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》规划中明确提出:在2025年,要加速培育中国医疗装备产业的发展,实现有6-8家企业进入全球前50强:
二、规划发布2年了,未来什么样的企业可能进入这个行业的前列?业内争议还是很大!
一般来说,大家对于一家企业肯定可以实现这个目标,那就是迈瑞,应该迈瑞无论是规模还是盈利,还是企业发展的持续性,都是已经进入这个行业的前30强了!
至于其他企业的话,争议还是比较大的,例如,2022年曾经杀入前30,但是大家都知道,2023年,也许进前100名都有点很难,bob综合登录下面我们看一下2022年的排名!
中国企业入围者,疫情受益企业众多,可持续性存在较大问题,现在这些企业中未来可以继续在前100名的企业,最少也就是4-5家,大部分企业可能是昙花一现!
三、到底,什么样的企业未来的空间的会更大呢?曾经向多位业内的高人请教:大家公认的观点还是:
1、注意产品研发:研发投入必须高于现有行业前列的企业的水平:例如迈瑞在10%,研发投入没有10%的企业,未来的发展很有限!越小的规模的企业越是强调这一点!迈瑞、联影、开立、理邦在这个方面都不错!
2、产品具有领先性!毛利率是和硬核指标,以50%作为一个分水岭!低于50%的毛利率的医疗器械产品,在全球市场谈不上有竞争力!
3、商业模式的成型:很多医疗设备企业,很多企业都是由于某一个产品成功,或者说是某一个市场的成功,具有偶然性,要具备持续增长能力的企业,一定要有多个产品线的成功以及多个市场的成功!在这个要区分产品领域和产品线的区别:例如联影,虽然专注做影像,但是是多产品线的企业,CT\核磁\普放可不是一个东西!
4、海外市场的占比:着眼于全球市场的布局,这个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,专门只能做中国市场的企业是涨不大的!毕竟市场空间,国内只占五分之一,至多也就是四分之一,
海外市场的突破,各个国家的注册门槛是各家企业都需要面对的,能够拿下全球注册的企业不多,、、就是典范!很多中国企业才刚起步,这个周期需要很长!
很多公司,发展了很多年,绝大多数业务局限于中国,即使出口毛利率也很低,这样的企业会受限于中国市场的政策发展的!
5、在海外市场的突破,必须是高毛利率的销售才是王道,这才真正体现中国智造的优势,单纯的低成本的企业,也是不具备长期竞争力的!因此海外业务的毛利率最好也有50%,绝对不能低于40%,低于40%,就是中端制造业的水平了!
6、现有规模,要想成长为未来市场的王者,现有的规模是必不可少的条件,一家基本成型的医疗设备企业,一直成型的研发团队,起码要300-400人,成型的营销团队也是最少要300-400人,加上其他,起码现在要有1000人,10个亿,才具备向全球快速进军的起码条件!
当然,必须强调,很多中小企业,非常有竞争力,有的企业甚至只有100-200人,未来的成长空间很大,但这不是我们这里谈论的范畴!